全部分类
所有分类
  • 品牌
  • 标签
  • 默认
  • *新
  • 销量
  • 价格
  • 1
    劳务派遣人员实习生等应接种疫苗
    原标题:新版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发布——劳务派遣人员实习生等应接种疫苗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对外发布《北京市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第九版)》。*新版本的防控指引提出,行业企业要落实新冠疫苗“应接尽接”要求,对第三方劳务派遣和实习生等人员应统一纳入疫苗接种范围。接触面广的涉众人员,确因身体原因不符合接种条件的,建议调离相关工作岗位。  指引提出,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防控责任人,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一旦出现疫情,迅速启动疫情应急预案,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妥善处置,坚决避免疫情扩散。  疫情风险排查方面,凡企业有病例发生地(市)全域返京人员,或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企业员工可能是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以及其他风险人群的,务必做到第一时间主动向其所在社区和单位报告,自觉严格按要求接受健康管理;坚决避免中高风险地区、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有密切接触史等风险人员以及出现发热等身体状况异常者进入复工复产场所。  指引提出,要落实新冠疫苗“应接尽接”要求,对第三方劳务派遣和实习生等人员应统一纳入疫苗接种范围;对门卫、前台、保安、保洁、食堂人员等各类服务人员以及车间主管等接触面广的涉众人员,要严格落实全员健康状况监测和因病缺勤报告制度,确因身体原因不符合接种条件的,建议调离相关工作岗位。  对于新入职员工,也应当加强健康管理。根据指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所有新入职员工,需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提供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身体健康状况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方可进入单位工作,并遵守复工复产场所各项防控要求。  重点场所和环节的防疫管理方面,指引提出对单位食堂应加强餐饮具消毒,间隔一米以上独立用餐。对厂区宿舍要加强防疫管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控制人员密度;食品、药品和冷链领域生产企业要加大监测检疫和人员健康管理力度;对进口原材料、零配件等各类物品,要加大检验检测力度,定期开展环境检测和物品消杀,做到全程可追溯。  工信企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比如,鼓励利用信息化手段开会和布置工作,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不举办大规模群体性聚集活动,开小会开短会;鼓励员工“两点一线”(单位-居所)工作生活,有条件的单位可开通员工通勤班车,鼓励员工自驾、步行、骑自行车上下班,降低在途感染风险。  企业也需按照“四早”要求,参照疾控部门发布的《生产经营场所环境自我监测采样工作要点指引》,自主开展常态化环境核酸检测工作,从严开展重点部门、重点人群、重点场景、重点区域的常态化环境核酸检测和筛查,尤其是对进口货物、冷链食品,要适当提高检测力度和频次。  这份指引也提醒企业做好生产安排和供应链风险应对。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风险,要提前做好原材料、零配件等物料储备。针对单一来源的零配件等,要主动拓展替代产品和备用供货商。指引也提示,工作人员尽量不前往境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出差、旅行、探亲。对确有需要的,严格落实“谁申请、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严格落实离(返)京核酸检测、健康观察等各项防控措施,按要求做好相关信息备案和情况报告。(记者 曹政)
  • 2
    人社部:四方面举措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中证网讯(记者 王舒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8月30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为积极也*有生气的力量,创新创造潜力巨大。促进青年就业,关系着民生改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青年就业的形势将总体保持平稳。与此同时,也要看到青年劳动者的规模依然比较大,部分劳动者渴望自身发展、价值实现,对就业有更高的诉求。  张莹指出,《“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在强调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促进青年就业,并作出了单独的部署安排。总的考虑,就是通过供需两侧的发力、政策服务的支撑,多渠道促进青年的就业创业。  具体举措包括四方面。一是着力创造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就业创业机会,对接产业优化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和重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完善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要素配置、协同发展机制,支持青年到急需紧缺的领域就业创业。  二是增强职业发展的能力。通过职业指导提升求职能力,增加职业规划、职业体验、求职方法指导,增强青年的职场适应力。通过职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拓展专项能力培训、新职业培训、以工代训,增强青年就业的成长力。通过就业见习增加实践经验,提供更多管理类、技术类岗位的见习机会,增强青年的岗位胜任力。  三是着力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完善适应青年需求的就业服务模式,根据他们的就业意愿,分类提供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提高他们的择业**度。畅通信息服务的渠道,组织开展行业性、专业性的招聘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也创新更多符合青年人特点的“直播带岗”等就业服务模式。  四是着力做好困难帮扶。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对失业青年开展实践引导、分类指导和跟踪帮扶,引导他们自立自强,进入市场融入社会。同时对一些困难的失业青年提供就业援助,兜牢就业底线。  张莹强调,高校毕业生始终是青年群体中的重中之重,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了专项的就业创业支持计划,不断拓展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渠道。而对于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也能够通过促进青年就业的相关举措和安排,得到更好的支持。“总之,人社部将竭尽所能,为青年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助力他们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她说。
  • 3
    关乎你我!人力资源市场活动这些规范要遵循
    人力资源服务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就业、服务人才、助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58万家,年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全年为2.9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为4983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服务。不过,人力资源市场活动同时应遵守相关规范。在个人求职时,应当如实提供本人基本信息以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历等情况。用人单位发布或者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此外,用人单位自主招用人员,需要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等相关手续。人力资源流动,则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对服务期、从业限制、保密等方面的规定。比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应当要求用人单位提供招聘简章、营业执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经办人的身份证件、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其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或者开展其他人力资源服务,不得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不得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介绍单位或者个人从事违法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应当制定组织实施办法、应急预案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核实参加招聘会的招聘单位及其招聘简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提前将招聘会信息向社会公布,并对招聘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应当符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不得泄露或者违法使用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另外,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不得改变用人单位与个人的劳动关系,不得与用人单位串通侵害个人的合法权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应当遵守《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网络安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规定。同时,应当在服务场所明示包括营业执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监督机关和监督电话等事项,并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价格等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还应当在服务场所明示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 4
    陆铭: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 可以延长我国人口数量的红利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日前在第一财经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十四五’开局之年 创新中的中国行业”专题系列直播中表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育率会逐渐下降是世界现象。通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可以延长我国人口数量的红利。(以下为发言视频内容)黄伟第一财经主持人您觉得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那么在未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更加侧重于强调人力资源质的提升,还是侧重于量的增长?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我个人认为从量的增长角度来讲非常困难,比如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育率就会逐渐下降,这个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会出现。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发达的地区,越是发达的城市,生育率下降的趋势会越明显。所以,尽管当前出现了“三孩”政策等等政策的调整,这个大的趋势我想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那么在这个情况之下,我觉得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的发展肯定要依赖于以下几件事情。第一,在给定人口的数量和增长趋势,甚至未来可能转成微弱的负增长的趋势下,要提高劳动力的利用效率。也就是说,在空间布局上,如果同样的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从一些小城市转向大城市,实际上是客观上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的话可以延长我们人口数量的红利。第二个发展的动力就来自于质量的提高。质量的提高,其中依赖于整个中国人的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等等方面提高,还有就是在教育发展当中要更加注重质量,来顺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个需要看到的趋势,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客观规律,就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占比会越来越高。那么随着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可以期待的趋势就是,服务业对于创造就业,特别是对于那些受教育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劳动力,对他们创造就业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强。这个时候城市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的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创造就业里面所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强。人口数量的负增长可能马上会到来,那么这个时候结构的效应,它可以在正面起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以上为陆铭在“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开局”行业专题系列直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知新觉”上的发言节选)制片编导:吴磊 许姗姗 周宝平